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、新材料等先进技术,在AI浪潮驱动之下,正在加速“起飞”,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、未来产业的新赛道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。数据预测,2025年至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复合年均增长率可达94%,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。
看机器人产业,上火石创造产业数据通
人形机器人概述
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,是一种旨在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智能机械体,并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决策智能。根据不同应用场景,人形机器人可以分为服务型、工业型、医疗型、教育型等类型。
表:人形机器人分类
来源:火石创造根据公开资料整理
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盘点
2023 年以来,人形机器人行业持续升温。工信部去年11月印发了《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》,提出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,“大脑、小脑、肢体”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,到2027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,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。今年1月,工信部等7部门又出台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其中人形机器人被列入“创新标志性产品”赛道,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。
表:2023-2024国家级人形机器人重点政策(部分)
来源: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
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,各地纷纷出台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文件,制定了发展路径及相应保障措施,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,实现产业聚集,抢占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机遇。例如,浙江、安徽、山东等省份相继出台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。
表:2023-2024各省份人形机器人重点政策(部分)
来源: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
主要城市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
北京
北京机器人产业起步早,创新资源集中,在医疗、服务、物流、特种等机器人应用场景已形成市场领先优势。规划建设亦庄机器人产业园、昌平机器人产业园等专业园区,形成北部产业结合示范区、南部机器人产用结合聚集区机器人产业空间布局,并以中关村科学城为创新引领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,房山、顺义、大兴、门头沟等区为特色聚集区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格局。
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,企业数量超过400家,其中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到50家,居全国首位。
上海
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整机本体、智能软件、硬件核心零部件等多个环节。集聚了傅利叶智能、智元机器人、达闼、中电科21所等整机研发与应用的企业,有多款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问世,并形成“3+X”空间布局。
表:上海智能机器人“3+X”空间布局
来源: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
截至2023年,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达250亿元,产量约6.6万台,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426台/万人。
深圳
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态势良好,目前已经形成了南山机器人产业园、智能机器人产业园、宝安机器人制造产业园等多个机器人产业园。在人形机器人领域,深圳已聚集了汇川技术、雷赛智能、奥比中光、大族传动、同川科技、固高科技等企业,涉及减速器、电机、控制器、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,拥有优必选、逐际动力、乐聚机器人等一批本体企业,已形成较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。
表:深圳市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主要载体
来源: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
2023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为1797亿元。
查看园区关联企业
上火石创造产业数据通
成都
成都以四川天府新区、成都高新区、成华区等为主要承载地,聚集了卡诺普、布法罗、越凡创新等重点企业,拥有四川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2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,组建了中西部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,发布全国首个基于视觉扩散架构的人形机器人任务生成式模型R-DDPRM和机器人多模态模型(RRMM)+双臂协作系统(RTACS),初步形成了从关键零部件、机器人本体、系统集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。
根据近日发布的《成都市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4—2026年)》,到2026年,成都市机器人全产业链规模突破600亿元,建成全国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示范应用新高地。
杭州
杭州智能机器人产业起步早、基础好,集聚智能机器人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,覆盖了本体、零部件、系统集成等主要环节。拥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、萧山机器人小镇等产业平台,以及西湖大学、阿里达摩院、中国(浙江)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中心、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等科创资源。
日前,杭州发布《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(2024—2029年)》。根据规划,杭州将着力推进“一中心一联盟五平台”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,以“最优本体+最强大脑”为重点,加快构建人形机器人整机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应用的一体化创新体系和全产业链生态。到2027年,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建成,支撑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基础设施基本健全;到2029年,产业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,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基本成型。
南京
近年来,南京先行谋划、抢先占位,着力构筑区域竞争优势。围绕机器人整机、关键零部件、系统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条,集聚机器人研发和生产企业近百家,形成了江宁开发区、江北新区、南京经开区、雨花台区、麒麟科创园、溧水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区。
根据日前发布的《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(2024-2026年)》,南京将聚力打造“1+N+1”整机体系,最后一个“1”代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。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“大脑”“小脑”“肢体”等部件研发,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,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整机的小批量生产制造能力。
原文标题:未来产业 | 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盘点及代表性城市布局